這應該是在充版面啦囧,沒興趣真的別來念中文各位孩子們


一、前言


  〈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〉是一篇極富戲劇性的作品,人物性格刻畫也十分細微,這是我挑這篇做分析的原因。


二、主要人物及次要人物

 
主要人物

杜十娘(杜媺):

  杜十娘自小在風月之地長大,瞧盡世態炎涼,人情冷暖,也了悟歡場上大多是逢場作戲,少有真情,因此遇見了為了她而散盡家財又情投意合的李甲,不免動心。「古人云:『以利相交者,利盡而疏。』那杜十娘與李公子真情相好,見他手頭愈短,心頭愈熱。」

  十娘性格十分剛烈,同時,亦思慮周全。當她真愛上了李甲之後,便無心見客,因此也惹得老鴇不快「自從那李甲在此,混帳一年有餘,莫說新客,連舊主顧都斷了。」;在老鴇有意反悔先前諾言,不讓李甲為十娘贖身時,她也威脅老鴇「倘若媽媽失信不許,郎君持銀去,兒即刻自盡。恐那時人財兩失,悔之無及也。」這番十娘對老鴇的談話,可見十娘的心思周密,以及性格貞烈。

  後來十娘假託姊妹相贈,將多年所攢的積蓄藏於百寶箱內帶出,以及當李甲煩惱如何面對家鄉老父時,十娘立即獻計「父子天性,豈能終絕﹖既然倉卒難犯,不若與郎君於蘇、杭勝地,權作浮居。郎君先回,求親友於尊大人面前勸解和順,然後攜妾于歸,彼此安妥。」由此幾點都可以見十娘的心思周密遠慮。

  而從十娘得知自己以千金之價被李甲讓與孫富後,即怒極而投江,便足以見其性格之剛烈。

  十娘同時也是勇於追求自己的真愛的,她愛著李甲,但卻不盲目的順從他,十娘明明擁有可為自己贖身的錢,後來李甲籌錢遇到困難,卻只給李甲一百五十兩,並未給他全數,即是在試探李甲,倘若他真心愛著自己,必會想盡辦法湊足剩下的的一百五十兩,若湊不齊,也是二人無緣。「籌出一百五十兩」可以說是十娘給李甲的第一個考驗。在這段關係中,十娘還較李甲更為主動。十娘與老鴇討價還價,主動為自己掙得贖身的機會,這是十娘的主動之處,而心思細密的十娘,更是在贖身之前,就為自己與李生鋪好了「百寶箱」這條後路,倘若李家不接受她,她還可以用百寶箱內的錢財,與李甲逍遙的度過餘生。

  杜十娘也是一位堅強自信的女性,從頭到尾,無論是李甲最初籌錢未成,或是最後李甲將她讓給孫富,都沒有落下一滴淚來,甚至在最後怒極之時,她的反應也是「冷笑」,而非柔弱的哭泣。她也相信,「求親友於尊大人面前勸解和順,然後攜妾于歸,彼此安妥。」是個可行的辦法,怎奈十娘將李甲誤判為值得託付終身的良人,最終以投江做結,以悲劇結尾。


次要人物

李甲:


  「那公子俊俏龐兒,溫存性兒,又是撒漫的手兒,幫襯的勤兒,與十娘一雙兩好,情投意合。十娘因見鴇兒貪財無義,久有從良之志,又見李公子忠厚志誠,甚有心向他。」李甲性格溫吞,又生性風流多情,十娘見鴇兒貪財無義,中意李甲溫和多情的性格才願意委身於他,怎奈卻錯認良人,李甲最終仍因懼怕父親不接受十娘這個兒媳而斷絕對他的經濟支援,加上擔心十娘會如孫富所說一到江南便紅杏出牆,以千兩白銀將十娘讓予孫富。

  李甲同時也是心無定見的,一開始,柳遇春勸他籌三百兩銀不過是妓院刁難人的手段,李甲心中就開始有了掙扎「公子聽說,半晌無言,心中疑惑不定」,「口裏雖如此說,心中割舍不下。依舊又往外邊東央西告,只是夜裏不進院門了。」,可見他當時對十娘對他的感情有所懷疑,但後來聽柳遇春讚十娘有情,又發誓「倘得玉成,決不有負。」可見他對十娘的態度前後並不一致,這種轉變不是出自於自我的判斷,而是建立在他人的言語上的。

  而且,李甲生性懦弱怕事,遇事時相較於十娘,他顯得怯懦多了,大半時候李甲最直接的反應就是「哭泣」,「十娘對公子道:『郎君果不能辦一錢耶﹖妾終身之事,當如何也﹖』公子只是流涕,不能答一語」,「公子擁被而起,欲言不語者幾次,撲簌簌掉下淚來。」;而且,他也因懼怕家中老父,而聽從孫富的話將十娘讓與孫富,由此可見李甲性格怯懦。


柳遇春:


  「吾代為足下告債,非為足下,實憐杜十娘之情也。」柳遇春為了杜十娘而舉債,仗義疏財,與李甲以千金將十娘讓與孫富形成極大的反差,同時,柳遇春說「此婦真有心人也。既係真情,不可相負,吾當代為足下謀之。」也反諷了李甲的識人未明。

  同時,柳遇春也是推動劇情的重要人物,若沒有他為李甲借貸,李甲就不可能杜十娘贖身,接下來的情節也不會發生了。


孫富:


   孫富性喜漁色而存心不良。他並非真心愛著十娘,只是想將十娘收為己有,於是便煽動李甲,假意是為了李甲著想,實則全心為了自己的利益。

  



三、情節分析

時序:

  全文一開始先交代了李甲上京之因,又將杜十娘的身世交待清楚,接著便開始了整個故事。全文為順敘。


敘事觀點:

  本文為第三人稱全知觀點。

  「後人評論此事,以為孫富謀奪美色,輕擲千金,固非良士﹔李甲不識杜十娘一片苦心,碌碌蠢才,無足道者。」此處表達了文中的全知觀點,導演者清楚的知道後人的想法。

  「可憐一片無瑕玉,誤落風塵花柳中。」這是導演者對杜十娘的觀點。綜合以上兩點,可知本文為本文為第三人稱全知觀點。


衝突:

  我認為本篇是人與自然的衝突以及人與人的衝突。

  十娘所要對抗的,除了傳統社會對妓女的觀感之外,還有與自己迥異的,李甲那懦弱怕事,對事情心無定見的性格。

  傳統社會的門第階級之見,以及大眾對妓女的刻板印象是本篇最重大的衝突,孫富以「尊大人位居方面,必嚴帷薄之嫌,平時既怪兄游非禮之地,今日豈容兄娶不節之人﹖」及「自古道:『婦人水性無常。』況煙花之輩,少真多假。」、「兄留麗人獨居,難保無逾牆鑽穴之事。」等理由,說服了李甲,此為人與自然的衝突。

  但是十娘堅定的性格也與李甲的懦弱形成衝突,十娘執意贖身,甚至不惜對老鴇以死相逼,對照李甲籌錢未成即避不見面是一個衝突;十娘以「父子天性,豈能終絕﹖」為理由,說服他必定可與父親重建父子關係,與她長相廝守,他道:「此言甚當。」但,孫富亦以「況父子天倫,必不可絕。」等相似的理由,卻不同的結論去說服李甲,沒想到李甲竟也同意孫富所言,道:「聞兄大教,頓開茅塞。」,因為「李甲原是沒主意的人,本心懼怕老子,被孫富一席話,說透胸中之疑」,李甲的三心二意,與十娘的一心追求幸福,又形成了衝突。

  所以我認為,傳統禮教加諸在十娘身上的枷鎖固然是一大衝突,但若李甲與十娘性格同樣堅定有勇氣,就不會造成後來李甲被孫富煽動賣十娘,而十娘憤而投江的悲劇。


高潮:

  本篇的高潮在十娘揭開百寶箱的秘密,到憤而投江一段。

  到了此段,所有的衝突都綜合在一起,先是十娘將揭開了百寶箱的秘密,將珍寶一件件視若敝屣的投入江中,投入江中的寶物,價值從幾百金到難以估計的千金萬金,早已遠遠的超過了當初李甲將她讓與孫富所得之價,除了讓李甲知道自己到底失去了什麼,又錯過了什麼,更有諷刺他為了區區一千金而背叛自己的意味。

  而杜十娘所說的一段話:「誰知郎君相信不深,惑於浮議,中道見棄,負妾一片真心。今日當眾目之前,開箱出視,使郎君知區區千金,未為難事。妾櫝中有玉,恨郎眼內無珠。命之不辰,風塵困瘁,甫得脫離,又遭棄捐。今眾人各有耳目,共作証明,妾不負郎君,郎君自負妾耳﹗」更是一字一句都是對於李甲負心的血淚控訴。

  性格貞烈如十娘,自然不可能與孫富在一起,也不可能與背叛自己的李甲重修舊好,更不可能重操舊業,於是,十娘抱著百寶箱投江,在這個戲劇性且震撼的情節之後,全文也逐漸歸於平淡。


四、場景分析

道具:

  文中最重要的道具為百寶箱。百寶箱內珍奇異寶,是十娘辛苦工作多年所得,「本為終身之計」,若不是遇上李甲,百寶箱將是她下半生的依靠。

  而遇上李甲之後,她將李甲視為委託終身之人,打算以百寶箱內之財物幫助李甲,也相信李甲能夠為自己帶來幸福。

  百寶箱代表著她的年華,她的辛酸血淚,她的希望,她努力充實百寶箱,希望有天自己能夠幸福,怎奈她盼望依靠一生的對象卻見棄於她,百寶箱原有的意義是使十娘過得幸福,但如今情愛已逝,幸福無望,那麼留著百寶箱又有什麼意義? 於是十娘將珍寶一件件投入江中,象徵她心已死,已經什麼都不在乎了。


配景:

  文中較為重要的配景是江上、船中及十娘居所。許多足以影響劇情發展的情節發生在船中以及十娘居處,而江上更是最後十娘投江這個高潮的必要配景。


五、結語


 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,沉的不只是價值連城的珍奇異寶,同時,也是她的年華與希望。





時間:16日下午2點到17日上午7點,17HR,跟謝之敏的睡眠時間一樣^_<**







好,我寫到時序那個時候已經瘋了,請不要在意我寫了什麼囧

我要去考中哲了囧,掰掰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葛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