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半夜又餓又睏寫作業有感──
讔語(謎)的起源很早,最早見於書面是在左傳
我還以為會更早的,
人類不都喜歡寫些諱莫如深的字句讓人去推敲嗎?
但我其實不討厭(是不討厭,不代表喜歡),也可以理解這種情況噢
就像我討厭你,並不代表我真的討厭你
超棒的呢都給你說就好啦,代表WTF你說那什麼鬼話?
早知如此絆人心,還如當初不相識,其實在委婉的(或傲嬌的?)表達我‧喜‧歡‧你‧喜‧歡‧得‧要‧死!
鮑照寫了那麼多詩,用盡各種方式,想表達的其實只是:「快昇我官!」
曲曲折折的說出口,繞了九彎十八拐,有時候才能通往最精確的、最想表達的那個意思,對吧?
所以詩啊詞啊才會傳下來吧,雖然不好理解,但一旦理解了,就是全部吧。
那種全然被理解的感覺很可怕,但很棒,有種經歷高峰經驗的感覺。
可語言本身就是一種具多義性的東西,就像燈謎可以同時有好幾個答案,人心曲曲折折語言也曲曲折折像個迷宮,所以從來就很少人能夠準確的走到出口,所以我們還背負著建造巴別塔的罪愆。
不過,就是因為有挑戰性,所以才讓人著迷嘛(笑)
我挺喜歡猜的,讓我有種窺人隱私的、帶著罪惡感的快意
不過我不常寫(大概吧,我自認),沒有人讀懂暗示是一件太哀傷的事,但真讀懂了,被全然了解了,又是一件太可怕的事。
全站熱搜